首頁 > 公益文教 > 花蓮學苑失智社區服務據點 培養宅健康力(更生日報)

花蓮學苑失智社區服務據點 培養宅健康力(更生日報)

                                    為近廿名長者 從「亞失智」危險邊緣拉回來 遠離危險 過正常人生活
記者田德財/報導(更生日報)
救國團花蓮縣團委會「智己來」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去年三月一日成立以來,默默免費為近廿名長者,從「亞失智」的危險邊緣拉回來,從此遠離危險,過著正常人生活,日前疫情趨緩後,從視訊方式恢復為集合到據點接受「訓練」。
慈濟復健科團隊設計銀髮運動舒包
據點負責督導的顧康橋說,每週作業主要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個單元是由花蓮衛生局首創,慈濟醫院復健科團隊設計的「銀髮運動舒包」,利用彈力帶、抗力球及復健棍等器材,持續鍛鍊肌力及肌耐力。
第二個單元是由慈濟醫院團隊首創的「運動餐包」課程,透過縮下巴抗阻運動及發聲練習,強化長者的咀嚼肌,改善吞嚥困難食慾不佳的問題。
第三個單元則是長者們平日在據點就很喜歡的色鉛筆著色畫,除了需要動腦構思點線相連的動物圖案,也加入了防疫洗手及戴口罩的原創圖,讓長者瞭解防疫警戒期間要如何做到自我保護。
由於據點長者居住的型式差異非常大,所以要達到執行作業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例如一位八十二歲的阿嬤,五月中就被女兒接到外地住,顧康橋督導就透過通訊軟體,每週傳遞作業本,或是適合阿嬤體能的運動影片連結,再由家屬協助列印點播,讓阿嬤可以每天在家都相當充實。
至於雙老相伴,子女都在外縣市的長者,則是透過每日的電話聯繫,關切執行作業的進度,並且不定期的以想念阿嬤為由,帶不同的教材去家訪,讓阿嬤知道老師眼睛有在盯。
有一位高齡九十七歲的阿公,夫妻各在不同的據點參與活動,顧康橋督導也準備了雙份的作業,讓在其他村落參加福氣站的阿嬤,也能跟先生一起寫作業。家訪拿到教材時,阿嬤笑說老師揪甘心,這樣她跟先生各自有自己的進度,也不會覺得在家都是睡覺看電視很無聊。
在三級警戒期間,雖然按照規範無法開站服務長者,但卻每週出作業,甚至在警戒一開始,就將長者平日在據點使用習慣的教材,就以家訪的形式親自送到每位長者手上。
顧康橋表示,失智長者有別於亞健康或者衰弱失能長者,伴隨認知功能的障礙,如果長時間久居家中,與外界隔離,減少人際社交互動以及基本日常體適能訓練,勢必會造成一定程度的退化,才會想到以類似暑假作業的模式,做為長者宅健康力的好幫手。顧康橋督導同時也表示,當初自己有這樣的概念,但還在規劃中,就有其他失智據點的承辦人分享已經成型的範本,加速了她推動這個計劃的成效。
救國團花蓮縣團委會林耀埜總幹事表示失智症導致認知功能的障礙,有些長者越不出門,與外界的連結也越來越薄弱,不只是定向感的退化,人際互動的刺激也明顯不足。此次解封後,有施打疫苗的長者回到據點,普遍感覺步伐較無力,氣色也不若以往明亮,針對長者在復原期的活動安排,也都以調整身心為主,甚至也會搭配長者個人喜好的外丹功,幫助他們以愉悅的心情來鍛鍊體適能力。
花蓮學苑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開設時間是每週一到週五,上午八點到下午四點,歡迎五十五歲以上疑似、極輕度、輕度、中度失智症長者參與,報名洽詢(03)8323123*188,顧督導。

本期青年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