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給與一些動機誘發 有機會讓長者脫離輪椅代步 起坐訓練也能改善長者自行如廁的意願
記者田德財/報導(更生日報)
花蓮縣救國團花蓮縣團委會「智己來」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有鑑於服務的失智長者在疫情解封後,長者普遍出現日常生活功能退化的情形,結合花蓮縣私立恒好居家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邀請「社團法人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廖志峰秘書長、慈濟大學護理系蔡娟秀副教授、延希職能治療所柯宏勳所長、以及馬偕醫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黃惠璣副教授,辦理為期三天的自立支援整合性課程培訓。
課程中,柯宏勳所長的引導學員思考: 輔具的使用是暫時性還是永久性?如果一位中風的長者出院後,需要輪椅代步,但每天給與一些動機誘發,例如去便利商店吹冷氣,協助花草的澆灌,慢慢的長者從全程需要輪椅輔助,到可以只要一半距離使用輪椅,到最後完全靠自己步行,這樣的復原效果,就是自立支援的概念。
蔡娟秀老師也帶來相當多的試用品,尤其是近年很常被使用到的穿脫式尿布(復健褲/安心褲),以及針對量多時使用的男女版護墊。蔡老師也提到光是一個八拍的起坐訓練,只要持續練習,就可以改善長者的下肢肌力,增強性動能力,自行如廁的意願也相對提高。廖志峰老師更是針對零搬運移轉位的概念,一整天帶領學員操作每一個細節,不論是從輪椅到床上,或者從座位到輪椅等等。
救國團花蓮學苑無障礙房
期間學員也提出自己在案家服務時的困境,面對房間窄小無法有足夠空間時,要如何協助長者下床。以及臥床許久肢體關節僵硬無法伸展的長者,或是體型較寬闊需兩人同時協力時,又可以如何降低居服員的腰椎膝蓋傷害等。廖志峰老師也針對救國團花蓮學苑能提供高齡失能長者無障礙房表達肯定,他提及近年高齡身障旅遊的熱潮,能事前做好規劃是相當不容易。
民國一○七年政府實施長照2.0政策,鼓勵廣設長照單位,以滿足民眾高度服務需求,服務單位因應政策如雨後春筍般成立,民眾如何挑選優質服務單位,長照服務如何質量並進,為整體社會必須思考的。
傳統照顧方式為高度密集勞力模式,且讓失能者越發依賴照顧者,造成照顧的惡性循環。尋找不同的照顧模式,提升照顧品質,讓失能者有尊嚴的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讓照顧者照顧之餘鬆口氣,是現在面臨照顧議題的家庭心中的想望。
花蓮縣私立恒好居家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負責人沈雅芳護理師表示,機構成立於一○九年,雖是成立未達2年,負責人、居督員皆有豐富長照經歷,期待引進不同照顧模式至花蓮偏鄉,讓照服員、鄉親有更好的長照服務模式。
自立支援照顧模式 提升生活品質
救國團花蓮縣團委會林耀埜總幹事表示,台灣自民國一○○年引進自立支援照顧模式,於一○三年才有本土服務模式,至今全台已有數百家服務單位導入,實證個案數千例,確實於導入三到六個月內,失能者日常生活能力有顯著提升,不僅提升失能者生活品質,更明顯減輕照顧者照顧負荷,也讓服務提供者從中得到工作成就感,達到人才留任目的,進而吸引年輕族群投入長照產業,形成良性循環,達到失能者、家屬、服務提供者、業者皆贏局面。
花蓮學苑失智社區服務據點開設時間是每週一到週五,上午八點到下午四點,歡迎五十五歲以上疑似、極輕度、輕度、中度失智症長者參與,報名洽詢(03)8323123*188,顧督導。